close

一、西方傳統建築作品

帕德嫩神殿

 

 

(1)數值比例:

神殿外部呈長方形,殿內原有46根圓形石柱,現只剩下側面各17根,前後也各只剩下 8根。柱身看來等寬,其實是中間略粗,頂部直徑比中央部分細少,又如柱子看來都是垂直的,其實不然,外圍的柱子其實是往中間傾斜等,而且處處都是數學上黃金分割比例1:1.618造成的建築效果,是多利克式建築中的最高傑作。

 

(2)幾何系列:

從平面圖可看出是一個完整的矩形建築體,側面各17根,前後各8根,形成對稱與平衡的原則關係。

 

(3)構圖術:從平面上是一種對稱的構圖術,所有柱列互相對其與平行。

 

(4)時間系列:從平面圖上等距的柱列排序,而形成韻律感。

 

(5)文化符碼:柱式與神話(守護神)

   額枋、簷口、屋簷多處飾有鍍金青銅盾牌、各種文飾和珍禽異卉等裝飾性雕塑;由92塊白色大理石飾板裝飾而成的中楣飾帶,有描述希臘神話內容的連環浮雕,浮雕所表現的緊張的搏鬥,人與怪獸的撕扯生動逼真,天神們或威武或飄逸或閒散的姿態巧妙地貫穿在一起,那肌肉的彎曲、戰袍的飄揚、眼神的哀喜無不透露出雕刻者對美的熱愛和對生命理性的思索。東西廟頂的人字牆上,有雕刻著乘4馬金車在天空賓士的太陽神赫利俄斯、側身躺臥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和駕銀車遨遊太空的月神塞勒涅的浮雕以及描寫萬神之王宙斯請火神赫淮斯托斯劈開他的腦袋,雅典娜全身披甲從中躍出的一組浮雕。神廟主體建築為兩個大廳,兩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圓柱的門廳,東邊門廳通向內殿,殿內供奉著巨大的雅典娜女神,神像據說由黃金、象牙製成,眼睛的瞳孔也由寶石鑲成。 身穿戰服的雅典娜英姿颯颯地聳立在殿內,主管當時城市的全體生活,雅典人熱愛自己的保護神,希望她能給本城帶來福祉綿綿。神像設計靈巧,可搬動轉移隱蔽。

   殿頂的三角楣上還殘留著雅典娜的誕生以及她同海神波塞冬爭奪雅典城的浮雕。 雅典人崇尚智慧,巴特農神殿祭祀著雅典守護女神雅典娜。 她是宙斯最喜歡的女兒,據說她是從宙斯前額蹦出而出世的。 雅典娜代表智慧、推理和純潔,最眷顧的城市是雅典,橄欖樹和貓頭鷹是她的象徵。  


 

 

 

西方傳統美術工藝作品

最後晚餐  (Il Cenacolo or L'Ultima Cena)   -達文西

 

文藝復興時期由李奧納多·達·文西米蘭天主教恩寵聖母(Santa Maria delle Grazie)的多明我會院食堂牆壁上繪成,1980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徒坐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仿佛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仿佛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最後的晚餐的畫中窗外顯示是白天,因此被人列為疑點。

 

為了呈現出每位門徒的形象,達文西將這戲劇性的一幕安排在一個大型食堂裡,讓聚集在長條桌一方的耶穌及其門徒都能面對觀眾,傳神的刻劃出每位門徒在瞬間所顯現的驚異又複雜的表情。畫面的構圖以耶穌為中心向兩旁展開,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再以高低起伏的人物動作形成三人一組的四個小三角形,使畫面顯得協調平衡又富有動態感,同時確立了文藝復興極盛時期高度理想化的構圖原則與表現手法。

 

達文西還運用正確的透視法成功呈現出「最後的晚餐」中的立體空間構圖透視法(perspective)也稱為「投影法」,是將三維實際物體或景物描繪在二維圖面上,由於二維平面要表現出三維景物的立體感與相互之間的空間距離關係,必須解決不同媒介的視角轉換,達成似真的視覺效果。「最後的晚餐」中使用的「交點透視法」是以景物中的天花板、牆角、地磚、壁柱連線、桌椅左右邊線、窗框上下邊線或斜角陰影邊線等的假設延長線,相交於畫面深處消失的一點,營造出景觀深入的感覺。[1] 畫中食堂兩邊的牆與天花板上一格格的嵌板都向後退,創造一種景深的效果,最後集中並消失在耶穌頭上後方的窗戶,這一點正是整個壁畫的中心點,也是視覺的焦點。窗戶的光線極其自然的落在耶穌的頭上,形成光環的效果,完美的表達了耶穌的神性,可說是透視法極其成功的運用

西洋雕刻  勞孔群像

大理石, 240 公分高 

梵諦崗博物館,梵諦崗(Vantican)

約西元前 150 年 

根據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所稱《勞孔群像》是由三位來自於羅德島的雕刻家:Agesander,Athenodoros 及 Polydorus 所創造的,表現了特洛伊祭司拉奧孔與他的兒子 

Antiphantes 和 Thymbraeus 被海蛇纏繞而死的情景。



雕像整體 

  勞孔本為特洛伊城的祭司,因為不服從上帝的命令,警告特洛伊人小心希臘人別有陰謀的木馬,因而觸怒了阿波羅;阿波羅於是派出

兩隻海蛇去尋找勞孔父子,並將其殺死。這座雕像展現勞孔父子一起受海蛇喫咬的情景,他們的臉上痛苦的表情極為逼真深刻。

在構圖方面,作者將勞孔以最大體積之方式表示他在作品中的主體位置,其他人因居於次要地位,體積也相對地縮小;同時又採取希臘

傳統的平衡對稱手法,讓兩個兒子分別站在樂孔的兩邊,形成一左一右均衡的配置。

 

此外,這三個人的姿勢也各不相同,十分複雜,從勞孔右手開始,連接到左邊兒子的手臂、身體、腳部,再到勞孔的左足和右足,繼續連接

到另一個兒子的足部與頭部,然後再連回到勞孔的右手,使整個雕像成一圓形。此種圓形狀的構圖,在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的巴洛克時代中

,普遍為畫家所使用,是一種另類對於對稱之美的詮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AVEN 的頭像
    RAVEN

    RAVEN部落格

    RA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